假日旅游原本為放松心情,如果景區敞開“大肚”超負荷接待,游客往往會疲憊不堪,甚至誘發不安全因素。孩子哭、大人叫、老人喘,摩肩接踵,只見人頭不見景,游人哪有心境去欣賞好山好水好風光呢?況且擁堵之下,隱患重重,一旦發生踩踏或者其他事故,后果不堪設想。
根據國家旅游局發布的《景區最大承載量核定導則》,各大景區應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載量,并制定相關游客流量控制預案。按理說,如果所有景區都能本著“舒適游”的原則科學核算,將游客數量限定在最大承載量之內,并且不打折扣完成實時監測、疏導分流、入口調控等流量控制流程,景點嚴重擁堵應會有所減輕。可現實是,對于一些著名景區,單日最大承載量的紅線已經淪為擺設。
如果說擁堵前的預警與分流考驗景區的科學管理能力,那么擁堵發生后如何疏導人群則拷問景區應急服務能力。顯然,目前多數景區在這方面應對能力仍顯不足。例如游客反映的景區服務人員疏導不力、缺乏解釋等,這往往會導致游客在擁堵環境中產生更多不滿。
隨著我國進入大眾旅游時代,旅游消費正呈現“爆炸式增長”。短期看,國內景區應當重視優化升級管理水平,充分利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,有效監測、分流、調控人流量,為提升旅游品質、加快旅游業供給側改革夯實服務基礎;長遠看,消除景區假日“擁堵病”,還應切實落實帶薪休假制度,通過更多錯峰休假的探索,分流和緩解“集中式”休假帶來的資源和空間緊張,讓百姓出游感受更美好。(張紫赟)
重慶將設溫泉旅游日 做響“世界溫泉之都”(2019-10-26)
在那個說走就走的年紀,沒有網絡依舊暴走的桂林(2019-10-26)
上海迪士尼“雙十一”預售66.66萬元套餐,有人買單嗎?(2019-10-26)
太空旅游第一股最快周一問世!維珍銀河將“借殼”登陸紐交所(2019-10-26)
先“賣子”后跨界 三特索道忙自救(2019-08-30)
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將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(2019-08-30)
中國旅游團在日本遭地接“甩團”(2019-08-30)
發表評論
提示: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,立即登錄